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今日起这项工作在全国医院试点启动,AI应用或成“必选项”

时间:2023/2/8 10:44:27点击:

来源: CDSreport

随着《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推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遴选出的试点医院将从2月起正式执行疼痛综合管理流程,为全国医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路径。在实施阶段,试点医院需在门诊、急诊和住院环节给予患者规范的疼痛诊疗服务,对智慧化手段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01

医院参与遴选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之所以推动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一方面是我国疼痛患者基数大,慢性疼痛患病率已超过30%。疼痛管理是ERAS(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通过有效镇痛可加速住院患者康复,减轻疾病负担。另一方面是医院的疼痛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以无痛胃肠镜为例,美国的无痛内镜比例超过98%,我国的比例约50%,且各地水平差异大。通过开展试点,可发挥试点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全面实施。

试点医院已在1月结束遴选,目前试点数量与医院名单暂未得知,根据遴选条件,试点医院的等级、科室设置(具备麻醉科或疼痛科)、专业人才、相关疼痛工作指标等5项内容均需满足相应条件。其中,在科室与人才方面,满足条件的医院不在少数。以疼痛科为例,2017年时全国已有2000余家医院开设。关键是第四点的工作指标,如其中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目前我国平均普及率约30%,但部分医院仍不足10%。

第五项基本条件“医院给予必要的人员、硬件和政策支持”,是唯一主观评价的条件。在这项条件下,医院若有相应的绩效奖励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或可成加分项,也体现医院的“软实力”。如不仅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在疼痛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也有积极探索,可面向所有住院患者,借助智慧化手段动态提示疼痛评估或客观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等。

试点工作开始后,可以预见各地将出台配套政策推进工作,在专项收费、绩效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强保障,也会激发试点医院积极性,根据国家制定的方案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手段,提升院内疼痛管理水平。以2019年开展的分娩镇痛试点为例, 193家试点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从2017年的27.52%上升到2020年的53.21%;疼痛评分使用率也持续提升。

02

“规范化疼痛评估”成常规项目 AI助力动态评估

根据《方案》制定的门诊、住院管理流程,疼痛评估是实施流程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环。尤其是在住院场景下,医院应将规范化疼痛评估作为入院评估常规项目,并有覆盖诊疗全过程的疼痛评估、处置。由于试点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在全国推进,“规范化疼痛评估”或将成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入院评估常规项目。

疼痛评估在临床实践中有时限性与节点性要求(如静脉给药镇痛15分钟后复评),对临床工作提出较大挑战。2017年一项多中心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疼痛评分的使用率仅为45.8%。对此,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使病情的动态评估具备现实性。

如同样要求在入院后动态评估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过去因评估体系繁琐、难以把握评估节点等难题,临床筛查率普遍不高。而在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挂载的《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系列解读报告汇编提到,上海瑞金医院借力智能评估,实现 VTE风险提示、预防、治疗自动提醒并追踪实施情况。

这种管理手段在部分医院的ERAS疼痛管理中也有应用。根据HIT专家网对“惠每科技2022年度产品发布暨用户大会”的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设了多种疾病风险管控工具,通过整合患者在院诊疗数据,动态预警患者住院全周期疾病风险,并实时提示干预措施。如:全院VTE AI预警与预防干预,ERAS的疼痛管理、营养管理AI流程等,助力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也是《方案》对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的建议。在AI的动态预警与干预下,有利于弥补临床行为与指南间的差距,如应用惠每患者疾病风险预警系统的一家三甲医院的ERAS疼痛管理数据显示,基于AI提醒评估与实施镇痛,住院患者入院8h评估率提升至93.8%,镇痛措施实施率提升至78.9%。

国家对临床各专业的质量管理布局正日趋完善,随着《方案》的推进,医院必将不断加强疼痛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将催生更多的疼痛科与疼痛医师专业人才,帮助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安徽明确:加强康复医院建设,支持康复辅具及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应用

下一篇:2023上海医疗展会时间|2023深圳医疗展会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