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陈立典:科技破题 中国康复医疗产业千亿蓝海可期

时间:2023/5/26 15:11:18点击:

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86%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负担的70%……在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卫生健康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康复医疗在健康维持和促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哪些人需要康复医疗服务?目前国内的康复医疗产业发展如何?蓝海领域和市场机会在哪里?有哪些困难?如何破题?在2023年深蓝媒体智库年度峰会前夕,北京商报深蓝智库独家对话中国康复医学会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立典,寻路康复医疗产业的未来。

北京商报: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康复医疗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康复医学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临床治疗的医学手段,您觉得哪些人需要康复医疗服务?

陈立典:康复医学是改善和提高人体功能与活动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服务。慢性病和老年群体是康复的主要对象。慢性病和老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这些身体功能障碍会加重疾病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和增龄都会带来身体功能的障碍,一方面制约他们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加重疾病状态,影响他们的健康水平。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减轻疾病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因各种伤病导致身体功能障碍的群体,也需要通过康复,减轻身体功能障碍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影响。

康复服务还拓展到为没有明显疾病病理表现但是整体身体功能水平低的人群提供功能的评估与训练,如通过科学的运动康复,来改善身体功能。

北京商报:过去大家往往认为康复是临床的后阶段,这种认识对吗?那么,在临床什么阶段需要介入康复呢?您认为现阶段康复理念有哪些变化?

陈立典: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康复要早期介入。早期介入康复对身体功能的损害少,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降低,疾病恢复快,遗留身体残障发生率大大减少。例如,重症早期康复、加速外科康复对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再例如,癌症患者,从诊断开始就需要提供康复,复发率与死亡率都会显著降低。心梗与心衰患者的早期康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容易遗留功能障碍的疾病,例如中风偏瘫,如果错过了最佳康复时间,身体功能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甚至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

北京商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老年人的康复的实际应用场景?

陈立典:老年人因为增龄,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功能状态与健康密切相关,有些功能可以预测寿命,例如肌肉力量、握力等。

老年康复主要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功能障碍,如认知、心肺、肢体运动等。实际应用场景包括,在院康复、社区和居家康复。老年康复还要考虑为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来保障其身体功能的最大化。

北京商报:我们知道,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康复的特色与优势,您认为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要如何有机地融合?如何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

陈立典:中西医结合康复是我国康复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在康复临床,尤其在慢性病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康复,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对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中医康复共性技术进行挖掘,传承好传统中医康复的优势。要将中医康复共性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进行融合,进一步优化康复的方案,提高临床康复的疗效。

传统运动是中医康复的精髓,我们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把蕴含其中的科学内涵说清楚、讲明白,让传统运动更好地应用于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

北京商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康复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我们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超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8%,其中康复医疗器械领域增速尤为可观。目前相关细分领域的产业蓝海和增长机会在哪里?

陈立典:要抓两头,一头是适合医院和专业养老机构使用的康复医疗装备,另一头是适合基层、家庭使用的简便康复辅具、设备。未来发展包括要针对老年常见的功能需求,如老年人的心肺、认知、肢体运动、平衡、言语、吞咽等,实现这些设备的小型化、社区化、家庭化,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医院、社区和家庭间康复服务的广覆盖;针对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的装备、功能替代用品如轮椅、康复护理床等的创新;帮助老年人实现自主生活的家居改造和智能化设备等。

北京商报:我们看到两组完全相反的数据,一边是我国是世界上对康复医疗装备、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人数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的平均增速约为20%左右;另一边,国内康复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的体量没有一家突破10亿,康复医疗领域出现了大市场、小公司的局面,其中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

陈立典:目前,我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现有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创新少,缺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支撑,竞争力不强;仿制多,低水平重复多,同质化严重。

北京商报:正因为我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不足,创新少,目前我国高端康复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要改变这个现状,实现国产康复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您有什么建议?

陈立典:要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源头创新。科技创新要围绕康复临床的实际问题,开展扎实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突破制约康复临床能力提升的技术瓶颈。只有这样,转化出来的产品才有深厚的科学基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才会富有创新性。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北京商报:我们看到,您研发的认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康复机器人等获得过国家奖,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研发的过程?

陈立典:认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与海内外顶级康复研究机构十几年临床和基础研究积累的成果的转化。

认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的研发,我们紧紧贴近认知康复科学的前沿,从影响认知功能的多维度因素来联合攻关,同时也从身心协同康复的角度赋予了这套系统的原始创新。

大脑损伤之后,康复机器人是很重要的一种康复手段。康复机器人不能只是提供简单的动作训练,要围绕如何实现大脑损伤后,大脑功能重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开展研发,而不是简单运动模式的输入。我们联合高水平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从身心协同整体康复的角度,建立了双任务训练模式。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蓝帆医疗:研发创新步入收获期 “穿越至暗”反转趋势显现

下一篇:中国城市智慧养老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探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