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打破垄断,全球六大CT球管制造商之一,获近2亿融资

时间:2024/2/19 8:47:44点击:

近日,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群检测”)完成近2亿元融资,此轮融资方包括中鑫资本、天兴资本、九颂繁星、光云基金等。

据悉,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CT球管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并持续推动工业、医疗及特殊应用领域X射线新技术、新工艺的自主创新。

曾研制出国内第一台X射线机

超群检测在2001年成立于上海松江,是一家专注于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聚焦工业及医疗X射线管、射线源、整机系统制造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专业X光设备制造商,其产品涵盖电子玻壳、X射线管、X射线源和X射线系统等。

据悉,超群检测在X光领域已有超过60年的经验,曾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工业X射线机。

市场方面,仅以超群检测涉猎的X射线管当中医疗影像领域的CT球管来看,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市场空间。据了解,CT球管作为CT技术中的顶级工艺,对制造过程中真空度保持、材料应用、焊接组装等有着极高要求,技术壁垒极高。

争做国产CT球管的破局者

此外2023年,超群公司全资子公司科罗诺司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的8MHU CT球管AU240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超群董事长唐志宏这样表示,“这是国内首台单端高功率的球管。”唐志宏对8MHU CT球管获批上市颇为自豪,“CT机目前国内已能整机制造了,但CT球管还主要依赖进口,我们是真正意义上实现CT球管多品种批量化制造的国产厂家,而且这些球管都是在上海生产制造的。此外在医疗领域,我们产品的采购量在不断上升,为全球六大CT球管制造商之一。“

CT球管是X线发生装置的核心部件,相当于CT设备的“发动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性能,也是CT中最昂贵的“高值耗材”。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在全世界范围内CT球管尤其是大热容量的高端CT球管仅有少数厂家供应。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佳能等影像界老牌厂商均有与自己整机匹配的自研球管;而在替代球管领域,多年来都是飞利浦旗下的当立和从瓦里安独立出来的万睿视两大制造商“双雄争霸”。

CT国产替代二十年,已经褪去稚嫩与青涩,走向稳定和成熟。到现在,64排以下CT的国产化率已超50%,64排CT进入国产替代关键期。在外部环境波云诡谲的情况下,国产品牌突破“卡脖子”技术痛点的需求尤为迫切,这也带动上游赛道变成愈加重要的一环。

CT球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国产替代征程也在悄然开启。从大方向上看,CT球存在“卡脖子”问题,此前高度依赖进口;从需求上看,我国每年需要约近10万支球管,市场规模高达近千万元;从行业格局上看,随着联影等国产影像设备龙头开始布局自有CT球管,有一众创业公司纷纷布局并拿到融资(如下图),行业迎来新的机会。

国产替代在加速

这两年多,CT球管领域发生了7起投融资,资金都超千万元人民币。获得融资的企业中,除了生产制造传统CT球管的思柯拉特、昆山医源、智束科技、昆山益腾,还出现了能生产制造碳纳米管冷阴极的麦默真空和傲雷科技,市场多点开花。

在深入探讨CT设备的核心部件时,我们不能忽视三大关键零部件,即球管、高压发生器和探测器。然而,从原理、设计和制造层面来看,CT设备的核心在于由球管和高压发生器共同构成的X射线系统,以及由探测器及其组件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这两大系统的基本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CT设备的等级之分。

CT球管不仅是CT设备的信号载体,更是其“高值耗材”。在CT设备中,球管堪称最昂贵的消耗部件,其平均更换周期为2至4年。鉴于我国CT设备的较高使用率,部分医院的球管更换频率甚至达到了一年两换的状况。

据沙利文咨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CT设备整体销量将达到10,445台,年复合增长率11.0%;我国CT设备总保有量将增长至66,038台,年复合增长率15.3%。根据我国医疗检车密度,每台CT设备1-2年需更换一次球管,即我国每年就有超7万支球管需求,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CT球管技术壁垒极高,无论是CT整机厂商还是独立CT球管制造商,全球能生产CT球管的企业都屈指可数。目前,CT球管也一度被官方认定存在“卡脖子”问题。从2011年开始,中国科技部就将大热容量CT球管列入高端产品突破。“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都将 CT 球管列入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并鼓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 CT 球管。各部委多渠道支持CT球管项目落地,从产品研发、国产化、产业化等多方面引导自研CT球管核心技术。

CT球管是个快速发展、且有国产突破的增量市场,伴随着医国产器械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发展逻辑成为行业共识,医疗器械供应链成为当先比较突出的投资主题。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公众号:

打破垄断,全球六大CT球管制造商之一,获近2亿融资

https://mp.weixin.qq.com/s/BPwTODLrxU1wANijT5DPDA

整理自:圣驰资本、36氪pro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医疗器械灭菌的环氧乙烷替代品都有哪些?

下一篇:迈瑞,布局北美市场又一大动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