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实探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 医疗器械企业“秀肌肉” “AI+医疗”产品百花齐放

时间:2025/4/11 10:05:29点击:

4月8日至11日,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据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企业同台竞技,数万款科技新品集中亮相。值得关注的是,“AI+医疗”成为展会现场的焦点话题。记者实探了本届展会特别设立“医疗机器人专区”,拥有“数智脑”“数智眼”“数智手”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等新品在展会上颇为吸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加速,成为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AI技术正加速向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等应用领域渗透。此外,医疗企业积极研发垂直大模型,并持续探索商业化路径。

  “AI+医疗”产品吸睛

  医疗器械是AI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相关创新产品的持续涌现,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联影集团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并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未来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驱动的大模型基建,将有机会全面重塑AI产品的应用形态,催生一系列能够持续学习进化的智能体,最终将智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具体而言,联影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是一个融合文本、影像、视觉、语音、混合等方面的多模态大模型。谈及未来研发方向,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我们将持续优化基座模型的技术,基础能力的提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助力智能体迭代升级,增强我们深入到临床场景的能力。其次,我们在设备端、合作生态方面有强大优势,比如在做某个具体的医疗场景智能体时,我们要先深入到医院和医生沟通交流,去看他们在临床工作流程里面存在哪些痛点,了解真实的医疗场景需求。有了这些需求,我们将研发相应的智能体,以及通过大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正向循环过程。”

  在此次医疗器械展会上,东软医疗展出了四款CT产品,包含超高清螺旋CT NeuViz Epoch Elite、全球首台0.235s超音速CT NeuViz Glory+、128层全能智慧CT NeuViz Prime Vita以及超薄层显微能谱CT NeuViz Spire SP。东软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款CT设备均搭载超高清成像平台及NeuAI全域人工智能平台,吸引了众多参展人员的关注。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普惠,助力实现医疗改革目标。“在医疗影像领域,单个产品的竞争已成过去式,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过程中逐步创造有差异化的产品生态,这将进一步构筑竞争力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智核工场(AI Factory)”是今年西门子医疗参展CMEF的一大亮点。西门子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西门子医疗已实现了全产品线的智能化,提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影像解决方案,并结合丰富的中国临床洞察进行持续改进优化。GE医疗中国携近80款融合数字化与AI技术的全面智能化高端医疗设备亮相,展现创新硬实力。

  医疗机器人专区成亮点

  据了解,本届展会特别设立了医疗机器人专区,展会现场各类黑科技精彩纷呈。作为一家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长木谷携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亮相。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向记者介绍,这款手术机器人是目前首款搭载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它巧妙地运用“数智脑”“数智眼”及“数智手”来模拟资深专家的思维。

  “通过智能手术机器人,我们可以在术前运用人工智能手段对病人进行非常精准的手术路径规划,手术控制精度突破了亚毫米级别,这个精度在业界是非常高的。目前长木谷人工智能创新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150多家体检机构和1000多家医院。其中西藏、新疆、黑龙江、贵州等地的一些医疗机构也开始应用它了,通过AI技术能够帮助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提升诊疗服务,让他们通过手术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做好手术,真正地让科技造福于民。”张逸凌表示。

  今年2月,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图迈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获批上市。

  此次展会上,记者见到了上述新品,不少参展人员尝试操作该手术机器人。微创机器人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迈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是由医生控制台、患者平台和影像平台三部分构成,目前临床方面主要应用于妇科、泌尿外科和普外科等科室的相关手术。“相较于多孔手术机器人,我们这款单孔的机器人优势在于术中只需要一个切口,可以实现以微创伤方法完成复杂手术,医生操作也会更精细一些,让患者术后恢复得更快一些。”

  睿触科技则带来了自研的穿刺手术导航定位系统RC120。睿触科技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拥有全球首创的“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主要用于穿刺手术,具体应用场景包含活检、消融、术前定位、粒子植入等。“医生将对应的器械沿着末端套筒就可以直达病灶,也就是说,我们将整个手术过程做了一个减法,辅助医生安全、高效、精准地完成手术。目前该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已在全国10余家三甲医院得到有效应用。”

  AI技术加速渗透

  业内人士表示,AI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赋能不仅优化了诊疗流程,缩短了诊疗时间,更推动了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为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方面,在东吴证券看来,近年来,生成式AI与传统AI结合,为医疗服务优化和创新提供新动力。生成式AI不仅能够分析现有数据,还能生成新数据,拓展智能交互和对话能力,使医疗服务更加精准、自然和高效。

  应用方面,国信证券表示,AI技术正加速向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等应用领域渗透。具体到医学影像领域,传统医疗影像手段主要依靠医生完成,存在诸多限制,AI则为医学影像领域带来变革。具体来看,一方面通过优化成像算法,提高医学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另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医学影像,识别和标记可能的病变区域,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助力更高效、智能、精准的诊疗。

  医疗设备与诊断影像方面,国金证券表示,医疗设备借助AI辅助诊断软件,可在医生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保障诊断的正确率,可以极大地降低医生的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效率,未来应用领域有望逐步拓宽。

  市场方面,据亿欧智库数据,2023年AI影像市场规模为24亿元,预计2030年达137.4亿元;AI医疗机器人方面,国内手术机器人虽处发展初期但前景良好,2023年该细分市场规模约为71.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88.8亿元。

  兴业证券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病理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逐渐成熟,AI医疗领域将由实验室探索阶段逐步迈向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阶段。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加速医疗+AI创新布局,盈康一生双展台亮相上海医疗器械展会 2025

下一篇:上海医疗器械展 医疗界迎来重磅大模型,还有10多个场景的智能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