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主办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手术机器人时代加速来了!

时间:2022/8/22 15:32:3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来源:21新健康

近日,一名60岁女性患者张女士在突然便血后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距离肛缘75px,面临的困难是在手术中很难保住肛门。张女士考虑到日后的生存质量,求助国内多家医院,希望在手术中能保住肛门。但是多家医院都表示,因为距离肛缘75px,不能承诺手术中能够保住肛门。也有医生提供了三种手术方案,普通手术、腹部腔镜手术(微创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但普通手术、腹部腔镜手术想要保肛几乎不可能。

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是导管窥镜深入患者病灶处,比人手更灵活,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放大10倍,这两个数据优势保住肛门的可能性大一些。最终患者张女士选择后者。也是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常规条件下,切除距离肛缘75px的肿瘤同时保肛是不可能的,这例手术的成功,实现了既挽救患者生命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双赢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技术打破了传统手术的局限,开始普及应用到临床手术中。而当下,达芬奇机器人也在往国产化的趋势发展。8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制造与研发基地在上海动工开建,将开启本地化进程。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装机量接近300台,去年手术量超过9万例。应用范围也在拓宽,从最早泌尿科的手术,到现在胸外、胃肠外科、小儿外科、妇科等疾病领域,都有了充分的应用。在此情况下,达芬奇机器人在本地化落地后,会有助这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高技术的可及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预计未来投产后,可逐步实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本土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这样一个大型的基地也是有着举轻若重的地位,中国手术机器人的地位也将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潘小峰说。

图片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眼下,手术机器人领域逐年上升的市场规模引发关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按照市场规模排序,可以分为五大市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骨科机器人、泛血管机器人、经皮穿刺机器人、其他手术机器人市场。而从数据方面来看,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5.81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2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6%,预计未来将以26.2%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

在中国手术机器人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中金公司的一项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5亿元,占全球比例为5.1%,但到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元,中国有最庞大的外科手术需求,必然带来最大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辅助手术数量由2009年的20.5万例增长至2020年的124.3万例,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8%,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全球手术机器人应用量在不断增长。

近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软组织手术。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高难度手术也是我国临床专家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学术战场。

此次在生产基地落成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和手术量有望稳步提升,为外科手术带来革命性改变。而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的提升,潘小峰也认为,达芬奇机器人的产能也会随之深挖潜力进一步提升,未来不光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还会满足包括全球、特别是周边地区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

市场的刺激也使得不少企业开始争抢这一赛道。在跨国企业中,除了直观医疗,史赛克也是其中之一,根据史赛克Stryker2022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报告,手术机器人需求在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Mako手术机器人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19%,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300台。

公开资料显示,Mako智慧关节机器人是目前唯一一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它攻克了传统关节手术“看不到”,“截不准”,“拿不稳”等难点,大大提升患者预后。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了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两项适应症。

国内企业也毫不示弱,近两年来,陆续有多家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产品获批,而手术机器人在二级市场也缔造了2021年医疗器械行业最高IPO,微创机器人市值一度超400亿港元。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有超过10家手术机器人公司获得超亿元融资,整个赛道总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今年,包括精锋医疗、润迈德等也在陆续走上IPO的道路。

“诸多竞争者的入局意味着,一方面,手术机器人这一新技术被广泛认可,而多家产品的竞争,也会加速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由于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需要技术积累和不断打磨的行业。所以,一些创新企业刚刚进入这个市场,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把技术做得更成熟、更安全、更可靠。这不仅仅是一个渠道的商业行为,更多是技术的成熟会有一定的曲线。”潘小峰指出。

图片

冲击本土化存壁垒

如此也使得,入局是一方面,能不能做好这个市场就另当别论了。例如,作为对标达芬奇机器人的上市公司,微创机器人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微创机器人取得收入人民币215万元,净亏损高达5.84亿元,收入与亏损相比几乎可以忽略。同比2020年2.09亿的亏损,扩大了近180%。据年报数据,营收来源于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镜,亏损源自研发成本。

这也是由于想要打通医疗机器人的市场并非如想象中容易,这其实也与大型影像设备如CT-MR刚刚进入国内时的情况较为相似,市场几乎集中在一线城市,想要实现全面布局,就要打通渠道。与此同时,合理选择上下游供应链也成为一大方向。

潘小峰介绍,在渠道布局上,目前达芬奇机器人80%以上的市场都在三甲医院,分布在北上广深和其他省会城市。近年来,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地级市医院也有装机,而这背后不可或缺的就是临床培训,需要花费较大的投入在临床能力和资源培训、综合基地的建设等方面。

“我们做了初步统计,在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的装机量目前可以达到5000多台。相比之下,中国医院装机量仅约300台,这也意味着,打通国内市场仍需时间,万里长征真的是刚刚开始。” 潘小峰说,手术机器人产业链的开发,包括上游的供应链打造也不是一天就能做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很多时候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随着国内本土创新企业的发展,对于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需要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要求也会普遍提高。

例如,在生产端,其中包含诸多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供给。随着生产研发的深入,整套系统当中涉及非常复杂的技术,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也需要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这也是为什么说,产业发展会带动整个上下游生产线,而要想提高国产化率,采购的零部件也需要在中国生产、中国制造,如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成为当下的趋势。

实际上,随着政策逐渐放宽,大型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基层医院均对于技术新、先进的外科手术有巨大的需求,所以,这也要求入局者一定要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以及高、中、低各种类型的技术产品来适应临床医生和病患需求。而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的国产化质量,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另外,眼下,国家政策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正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为此,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打造智能医疗设备研发制造生态圈,建立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更快、更高平台,将成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抓手,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在社会环境、政策及资本不断发展助力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孵化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打通科技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成为一大趋势。

可以预见,在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本土化战略不断落实后,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