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一年春好处,百般红紫斗芳菲。
烟台高新区科技大道以北,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以东,一座现代化产业园正沐浴着春光,拔节生长。
项目未建成,厂房已全部招满;聚焦产业前沿,头部企业纷纷签约……作为省级重大项目,高新区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产业园加速推进,将打造成为专注于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生产研发的百亿级专业园区,助推烟台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在奋进万亿新征程中,烟台高新区发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优势,培强产业园区主阵地,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让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共舞,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施工建设忙,明年6月整体竣工
昨日,烟台高新区IVD医疗器械产业园施工现场格外忙碌。高耸的塔吊下,挖掘机、渣土车等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分散在园区各个角落,有序推进钢筋绑扎、内架搭设、混凝土浇筑等作业,现场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
高新区IVD医疗器械产业园规划效果图。
“项目占地200亩,分为南地块和北地块两个部分。其中南地块建设标准化厂房11栋,8栋已经封顶,3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目前南地块主体施工进度达到70%;北地块建设标准化厂房9栋,正在进行桩基施工。”IVD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建设方、烟台金山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工程部经理王大勇说。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研发中心3万平方米,生产和装配基地16万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6万平方米。项目一期工程(南地块)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按照规划,今年三季度交付使用。到明年6月,项目整体竣工,将形成一个专注于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生产研发的百亿级专业园区。
一边是施工正酣,一边是成果斐然。在IVD产业园西侧,紧邻的是国家级生物医药孵化器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该科技园有23万平米的产业孵化基地,拥有105家在孵企业,1050项专利成果。目前园区24家企业的176个医疗器械产品已达到中试阶段,亟需产业化。在这个背景下,医疗器械产业园应运而生,功能定位于产业加速和生产制造,两个园区将实现从孵化到产业化的完整闭环。
“为保障施工质量与进度,我们调集优势施工力量进场,开足马力抢抓工期,目前6大班组400余名工人在现场同时作业。”王大勇介绍,在全力推进建设进度的同时,项目建设方、施工方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工人每日班前安全教育,将当天施工的重点工序、危险点位、施工注意事项等提前告知。尤其是来到春季,气候干燥且风大,消防形势严峻,项目部为每个班组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培训安全操作规范,指导工人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可燃物,当天进行清理,同时楼体外侧采用阻燃的金属防护网,有效地降低火灾隐患。
“我们将排除一切困难,抢抓春季施工的有利时机,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大部分建设任务。”王大勇表示。
厂房全招满,5年内产值破百亿元
产业园未来发展如何、成功与否,关键看招商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IVD产业园项目尚未建成,厂房已全部招满。“目前签约落地的25个项目总投资超55亿元,厂房需求达18万平方米,园区厂房供不应求。”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介绍,园区项目不仅“招的满”,而且“招的好”。
一方面,对外招大引强,瞄准产业龙头强招引。引进了仪器业务全球排名第一的丹纳赫创新中心;引进了基因检测领域全国排名第一的华大基因;引进了一年内可实现100多个医疗器械产品产业化的至公生物等13个优质产业化项目。
另一方面,对内育树成林,紧盯孵化项目促转化。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孵化培育的12个项目在此就近转化,其中怡早医疗实现喝一杯水3分钟取样即可完成3种癌前筛查,鼎昊生物颠覆性改变骨关节炎无法根治的现状,全球首发产品Ⅱ型胶原支架入选“天宫”空间站实验。
园区招商“硕果累累”,与高新区倾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密不可分。“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抽取骨干力量成立医疗器械专业服务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项目策划到规划建设,从招商运营到后期保障进行全方位服务。”烟台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招商中心副主任张璐告诉记者。此外,在项目规划阶段,广泛征求医疗器械行业领域专家、意向项目方意见,根据拟入驻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厂房。在项目建设阶段,采用“政府规划园区、国有平台建设、央企带资施工”模式,大干快上,年中开工,年底封顶,一年内将实现15万平方米厂房交付使用。
据悉,IVD(体外诊断)是全球医疗器械第一大细分市场,具有见效快、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特点。公开资料显示,IVD行业全球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约1200亿,且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因此我们以IVD作为突破点,抢占新赛道,争取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更大跨越。”张璐说,园区将瞄准这个领域,做强产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示范功能,突出专精化特点,打造为区域医疗器械产业第一品牌。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园区整体竣工后,将实现建成即投用,投用即达产,当年实现产值10亿元,5年内产值破百亿元,税收超10亿元。这将助推烟台市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翻番增长,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为烟台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汇聚新动能、跑出“加速度”。
创新思路打法,构建一流产业生态
生物医药产业是烟台高新区重点培育的优势主导产业,其发展潜力如何,从IVD医疗器械产业园的打造可见一斑。
“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战略定位,也是我们一直以来为之努力的发展方向。”于红绫说,生物医药作为高新区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已建立覆盖研发、孵化、中试生产和产业化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形成以绿叶制药等2家上市公司为引领、635家生物医药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百亿元。
在产业链精准招商方面,高新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100强及上下游关键节点企业,集中资源和力量招大引强。去年以来,引进京州药业、国药清控生命科学产业基地等高质量产业项目20多个、总投资30亿元。
万亿之城新背景下,在引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烟台高新区有什么创新思路和打法?
“我们要继续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落实好全市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的轴心定位。”于红绫表示。高新区将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继续引进一批拥有重大研发成果转化能力的顶尖人才团队,建成一批高能级源头创新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推动研发服务产业的体系化发展。
进一步凸显龙头引领。建立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上下游企业常态合作机制,并与一批具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真正在地方形成雁阵型上下游核心凝聚力的产业链协同发展集群。
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打造国药清控生命科学产业基地和IVD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专精化特色园区,提升产业集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体系,实现政策洼地效应,形成国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实施药物和医疗器械双轮驱动,千方百计促成果转化和产品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优势企业。药物方面,高新区目前有在研药物品种五十多个、进入临床近三十个,未来三年每年至少2款药物获批上市;医疗器械方面,有176个医疗器械在2026年底前获批投产,将实现药物和医疗器械领域“双百亿”产值。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孙晓玮 曹晶 张泽民
责任编辑:杨云阁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