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需求、政策”推动,以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为代表的第四终端,已经成为医药产业版图服务端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
随着《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的政策落地,医药电商逐渐打通的院内院外医疗服务线上通道,这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市场影响不可小觑。
事实上,早年间由线下医疗机构延伸互联网服务作为弥补医疗资源地区差异的方式,逐步被后来的互联网公司通过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分流、挂号、咨询、复诊购药等痛点需求。
但是,一直以来,无论是医疗机构延伸线上服务,还是互联网公司开始下沉辅助线下,互联网医疗没有能够深度触及到医疗的核心。就在互联网医疗还在考虑把握新时期医疗需求的同时,原本“疫情”带来的远程、线上服务需求和流量,却没有能够真正转化为商业获益,甚至有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迫于压力而必须做出业务收缩的选择。
自2014年8月以来,平安健康累计亏损金额超过60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利润亏损达到2.65亿元,经过调整后亏损3.94亿元,营收增速下滑至历史低谷。
2022年末,好大夫在线宣布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裁员比例预计达到50%,且调整岗位多为研发岗。
用户付费问诊意愿不高、在线问诊平台易亏损,成为了互联网医疗平台既想要解决、又不断逃避的行业痛点。久而久之,重医药,轻问诊的现象愈加明显,甚至不得已靠卖药来变现,靠裁员来生存。
岁末年初,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互联网医疗临危受命,迎来短暂回暖。零售渠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买药囤药的需求短时间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互联网医疗依然需要走出“卖药”的桎梏,致力于用户服务,真正面对与解决医疗行业所存在的现实问题。
十余年潮起潮落,互联网医疗凝聚了多少待发的潜力?站在新的起点上,第四终端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01
潮起
互联网医疗如春笋爆发
把时间线拉回到2009年。当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正式为新一轮医改定调。
在本轮新医改进程中,有这样一段话仍萦绕耳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为了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提出社会资本办医,鼓励民营医院兴办。
一年后(2010年),互联网加快向医疗领域渗透,多家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创立。2010年挂号网(微医前身)成立,2011年春雨医生成立,2014年平安好医生成立。
微医(前身挂号网)与实体医院合作,整合线下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挂号服务,并且在2015年正式成立我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春雨医生、寻医问药等推出在线医患交流平台,患者可线上获得医生建议;平安好医生成立后,迅速组建起全职医生团队,推出免费咨询问诊;好大夫在线则建立多疾病领域的诊后管理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创立的好大夫在线,通过构建覆盖全国医院/医生的基础数据库,于2008年建成中国首个网上分诊平台,更在2013年率先推出独立APP,促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
“王航和团队骑着自行车挨个医院跑,在医院大厅抄写医生出诊信息,然后回来输入到电脑上,最后再挂到网上。”当年,好大夫在线便是通过最扎实的“扫院”行动,把平台数据建立起来。
这一时期的探索意义重大。这使得大批院内医生开始接受并利用互联网工具提供线上服务。作为早期“吃螃蟹”的人,他们在体验到互联网工具的便利后,不断影响着周围的医生群体。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在这个阶段沉淀了医生和医院资源,成为此后迭代升级的基础。
起初,和好大夫在线一样,诸如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平台看中的都是问诊咨询的模式。直到2012年,1药网从1号店独立出来,“卖药”的生意开始被推向台前。而曾经领先一时的好大夫在线,在商业化之后,仍坚持以在线诊疗服务为主。
如同百米赛道上的你追我赶,第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渐拉开了赛道的距离。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
至此,沿着互联网医疗的路径,民营企业的参赛选手形成了两类,一类是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等以持续打磨医疗服务,探索商业闭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一类则是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以医药电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平台。
医药电商大平台逐步杀入,对传统互联网医疗的冲击,充满了时代震荡的回响。
02
潮落
新时期平台竞争走向何方?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稍晚入局的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等,已在医药电商赛道形成多强争霸的局面。
去年12月,阿里健康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六个月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5亿元,利润达1.6亿元,经调整后利润净额为3.5亿元。
京东健康同样表现不俗,2022年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86.6%。
当“卖药”成为医药电商平台纷纷选择的主打路径,并着眼于通过构建处方药的信息展示、审方、药师服务等体系切入医疗,互联网医疗企业也从“轻问诊”转“重问诊”切入,向核心医疗服务领域吹响冲锋号。
业内观点认为,整个线上医疗行业并不能只有卖货卖药这一条谋生手段。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线上医疗产品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医生团队,亦或将院内资源聚集到自己的平台上。如何将线上问诊、开处方、卖药、卖服务、合规监管形成闭环,是业界在互联网时代正待解决的巨大课题。
2022年12月,一则由好大夫在线CEO王航发出的《给全体员工的信》中提到,由于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好大夫在线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具体方向是从创业期的专注产研转型为市场开拓。其中,王航说好大夫必须立即摆脱对融资的依赖,果断地成为一家自负盈亏的企业,同时一些曾经和其一起奋斗过的同事将会离开。
据业内人士消息,好大夫在线每年亏损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这与好大夫著名的“三不做”原则有着直接关系:一不赚取药品利润,二不自建线下医院,三不做医疗广告业务。医药分离一直是王航及同事们遵守的底线。
好大夫在线一直靠资本融资生存。过去16年里,累计融资超过了2.6亿美元,却迟迟没有上市。不想以药养医,又要解决生存,没有太多“互联网作风”的好大夫在线,在这一次风波中显得进退两难。
实际上,当王航坚持三不做原则不改变时,其带领的好大夫在线或许已经在远离市场。而在通往未来的路上,已经有无数互联网医疗企业倒下或即将倒下,剩下的同样面临自负盈亏、转型求生的严峻考验。
03
破局
等待春天,磨砺以须
放眼长远发展,疫情三年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来说,只是短暂且偶然的机遇。互联网医疗如何打造一条完美闭环,还处于探索之中。
对于未来规划,好大夫在线2016年转型时就明确了目标: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平台。由“轻问诊”转为互联网医疗,再转型为互联网医院,下一步转型为与联网医疗平台,通过平台化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好大夫在线的终极路线。
度过了行业裁员、经济亏损、下行寒冬,目前仍在场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同褪过了一层皮。长期来看,还是需要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及医疗关心服务。
在业内专家看来,未来互联网医疗的最终格局,类似于阿里、京东等平台之于电商。“每家医院没必要自己再去建立完整的互联网医院体系,而是由几家技术公司搭建平台。公立医院、药企,在完善的制度、法规的框架下,像淘宝开店一样,把店开在平台上。对于患者来说,去在线平台,可以很容易找到想要的医疗服务。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让双方的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在多名从业者看来,互联网诊疗并不是一个会走向衰落的行业,甚至仍然生机勃勃,只是在看见未来之前,需要磨砺以须,静待行业春天。
来源:医药经济报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