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雄安新区最新发布:明确大批医疗机构及科室建设目标

时间:2023/2/23 16:58: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来源:大健康派

日前,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雄安新区近年来围绕高标准配置医疗资源、承接在京部委所属医院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提出的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要求相比,新区卫生健康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十四五”期间,雄安新区将从多个方面提升医疗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接下来将开展大批医疗机构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培育重点学科,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打造智能应用场景。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综合性医学中心建设。推动首批疏解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雄安先进基地、雄安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明确医疗服务疏解需求、服务能力和功能定位、疏解承载能力、医学科研创新与学科发展任务,打造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以收治转诊患者为主,重点处置疑难重症及复杂患者,缓解首都医疗服务压力。

二是进行组团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新区组团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组建医共体,推动雄安宣武医院、各组团新建综合医院、三县二级医院整合所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设备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方便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优先就诊、检查、住院。

三是加强三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综合性医学中心、组团医院与三县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机衔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对口帮扶机制,快速提升三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鼓励支持三县医院打造特色专科。到2025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力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公共卫生与应急体系建设

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组团级医院内设立公共卫生服务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岗,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强调推动卫生应急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起步区建设1家中医医学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1~2家特色中医馆或国医堂。到2025年,力争实现9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国医堂、配备中医医师。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中医儿科、妇科、骨伤、肛肠、康复、护理等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医药发展核心区。

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建设,规范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提供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在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方面,依托新建三级医院儿科,积极推行发育支持护理,建设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重点专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与120联动,打造新生儿急救中心。

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支持医疗资源富余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疗联合体管理,与医疗联合体内的牵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等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提供一体化、连续性服务。

学科建设

围绕死因顺位排名靠前的疾病,重点加强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妇幼健康等学科建设,培育神经、消化、循环、运动、精准医疗、再生医学、转化医学、中医、针灸等一批强势学科。

支持公共卫生和健康产业发展,在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干细胞、医学检测诊断、食品营养、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开发、中药制药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信息化建设

建设新区卫生健康信息平台,按照新区块数据平台的标准要求,从业务数据直接生成新区智能城市管理要求的数据并与新区块数据平台融合。制定新区信息化建设数据标准和接口标准,实现数据集成共享、业务统一办理、诊疗统一支撑、资源均衡调配,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新区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国家、省卫生健康委推行的电子健康卡建设,以电子健康卡为载体,构建卫生健康领域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

份统一标识和认证服务体系,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服务一卡通用。

推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特色基地建设,以公共卫生应急、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健康中国建设等新区卫生健康特色基地建设任务为切入点,打造智能应用场景,开展社会智能应用实验,依据实验结果开展相关政策机制、标准规范、技术发展等研究。

新区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审批方式,强调发展全链条的健康产业,推动卫生健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于区域医疗中心、组团医院以及非立公医疗机构的部分服务,建立以事定费,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引导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新区医疗卫生建设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扶持政策。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