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 深圳医博会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2025深圳医疗器械展会:多方协同推动创新 共探心血管创新转化“破壁”之道

时间:2025-8-11 14:19: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8月7日下午,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起,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和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链党委联合主办的第八场“医企向未来”医企创新培育计划——心血管专科协同创新转化对接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副处长尹丽荣、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朱明君、院长纪宏文等嘉宾以及来自各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创新企业及投资机构等1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院长张化主持,纪宏文对本次活动致欢迎辞。活动围绕心血管专科领域“需求-技术-价值-落地”闭环,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实践探索。

前沿聚焦:核心技术驱动临床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总院长胡盛寿表示,我国人口疾病谱及医疗需求正在发生深度变化,医疗健康行业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27.26%,心血管疾病作为六大慢病之首,领域内器械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十年研发进展迅速:中国冠脉支架产业从“进口依赖”到“规则制定”的深层转型,国产化率超80%,2025年手术量将达250万台(占全球34%);国产大血管支架占国内胸主动脉支架市场70%,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标准输出”;TAVR 瓣膜实现三代突破;我国“医企合作”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人工心脏,实现了中国可植入人工心脏“0”到“1”的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总院长胡盛寿

未来行业技术创新与突破需依赖于材料-算法-机电工程-临床技术的跨学科协同,政策、监管与成本平衡是产业化关键。中国正经历从结构修复到功能重建、从有创到无创的范式转移,未来将为全球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教授带来《主动脉外科微创修复器械研发及国内外临床应用进展》的分享。舒畅教授重点展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包括与深圳企业联合研发的Longuette™、CSkirt™裙边支架系统以及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这些全球首创产品不仅攻克了传统技术的内漏等世界性难题,更开创了主动脉疾病治疗的新范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舒畅教授

在舒畅教授的主导下,这些中国原创技术已成功登陆全球57个国家。其中,他亲自完成的13个“国家首例”主动脉弓部开窗手术,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一体三分支支架系统在欧美高端医疗市场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复杂主动脉疾病治疗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为推动全球主动脉疾病微创治疗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伍贵富教授在会上分享《基于体外反搏技术的智能化心血管康复辅具研究》。他深入阐述体外反搏这一源自中国的自主技术在心血管康复中的核心价值,介绍了团队通过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在多模态生理信号监测、血流动力学建模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以及针对冠心病、糖尿病足、脑血管疾病研发的多款智能化康复辅具。这些创新不仅实现了体外反搏的精准化控制与个性化治疗,还通过构建新的康复模式在全国推广,为传统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及缺血性疾病的无创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伍贵富教授

企业创新技术分享环节同样精彩。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医学信息总监刘理顺分享了《大数据时代的高血压精准管理与零级预防》,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与大数据结合,革新高血压的防控策略,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深圳市先健心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乐朋聚焦《基于心律管理技术平台的国产空白领域的连续创新》,介绍了该公司在起搏器等心律管理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国产替代的艰辛历程与突破性成果,为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树立了标杆。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郑欲晓则围绕《冠脉功能学与影像学创新实践》,介绍了该公司在冠脉精准诊断(如FFR、IVUS)方面的创新技术与实践,为提升冠心病诊疗精准度提供了新方案。

刘理顺(左)、曾乐朋(中)、郑欲晓(右)

圆桌破局:共探心血管创新转化“破壁”之道

“医企向未来——医湾汇圆桌”环节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科研分管院领导王志华主持。临床专家、企业代表嘉宾围绕“心血管专科创新转化的破局之路”,紧扣两大议题深入探讨:一是聚焦“临床需求如何驱动产品创新”,针对医企沟通中临床语言与商业化逻辑的壁垒,探寻精准对接的有效路径;二是围绕“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共赢模式”,拆解成果转化关键瓶颈,从深圳临床试验绿色通道、医保支付试点等政策扶持,到企业注册审批、样本数据获取等实操挑战等。现场观点既凝聚了多方协同推动创新落地的共识,也为构建“科研-转化-收益”闭环提供了多元思路。

医企向未来——医湾汇圆桌

成果展示:创新生态的生动缩影

会场外同步设立的心血管专科成果及创新产品展示区,医院、高校和企业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与创新产品通过展架或实物形式集中亮相,为与会者提供了零距离接触前沿技术与产品的平台,进一步催化潜在的合作意向与技术交流,展示了深圳心血管专科领域的创新生态。

深耕专科,赋能未来

本次心血管专科专场对接会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的展示会,更是一次破除壁垒、凝聚共识、探索共赢模式的深度互动。活动通过汇聚政、产、学、研、医、资多方力量,有效推动心血管专科领域临床需求与产业创新的精准对接,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患者的进程。

随着“医企向未来”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各临床专科,深圳正不断优化医疗科技创新生态,为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惠泽群众健康。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记者 赵鸿飞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