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智慧养老:更需要读懂老人真实需求

时间:2023/4/26 9:46:25点击: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且占比持续上升的国家。

与此相对应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国内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将达到千万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为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3.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科技赋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难题、让有限的养老产业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不失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智慧养老,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一、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场景,智慧养老产品及平台为核心突破口

早在1990年,上海就率先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后来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并在全国广泛推行。“9073”养老模式是指:

90%身体健康、愿意留在子女身边的老人采取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依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

3%的老年人由机构养老保障。

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模式,为中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智慧养老首先要实现居家养老场景的突破;从长远来看,居家养老也是支撑整个智慧养老产业的支柱。

那么,在居家养老的场景下,智慧养老如何实现科技赋能?能为老人们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承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90%”的居家养老逐渐变成了老人呆在家里甚至独居。

这些家里的老人往往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陪伴不够,老人突发疾病、意外跌倒、走失等问题频繁发生,对老人高发的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日常健康管理手段不够。尤其是独居老人一旦遇到这些问题,往往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现阶段,智能养老除了保证老人的日常护理和紧急护理外,至少可以有效解决两类问题:

1.人手不足。老人风险防范、无人智能医疗、各种传感器等智能养老产品的应用,可以为子女和社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信息整合。通过智慧养老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和完善的信息预警机制,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将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给老年人。

智能护理产品和智能护理平台是家庭护理中智能护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智能养老产品来说,由于老年人与产品之间存在“数字鸿沟”,被动触发的产品可能更符合市场需求。比如防跌倒、防走失、防猝死、紧急救援、卧床护理等场景,都可以催生一系列智能养老产品的概念。

智慧养老平台需要构建系统化的“云-管-端”一体化智慧养老平台,突破不同平台的壁垒和地域壁垒,通过高效、定制、场景化、集成化、服务驱动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构建云诊室、云药房、云护理、云服务等具体场景,利用“AI+养老”、“大数据+养老”。

二、科技不是万能的,智慧养老应读懂老人真实需求

与过去依靠机构整合资源的“硬整合”不同,智慧养老通过科技手段整合养老产业资源的难度更小,效率更高。

而智慧养老也有利于突破传统养老在居家、出行、安全防护、健康管理、精神关怀等方面的困难。比如无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可以节省传统护理服务高昂的人力成本;智能辅助器具应用后,老年人的出行便利性和无障碍程度将大大提高;VR技术,远程陪伴等。可能缓解独居空巢老人的家庭沟通、精神关怀等问题。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要提高老年服务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加强老年健康的科技支撑,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在智慧养老领域深度发展,与智慧养老相关的产品,如可穿戴设备、便捷健康检测设备、自主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养老管理平台等。也在市场上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智能养老产品陷入了“好评如潮”的怪圈,设备利用率低,老人不喜欢也不使用。

根本原因是很多智能养老产品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没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大部分是从成年人和年轻人的角度来设计的。比如有主打老年人跌倒报警的产品,安装了最新的安卓系统,开发了很多花哨的功能,但是屏幕小,字符小,对老年人很不友好。

这类产品对智慧养老的认知脱离了实际需求,只是炫耀设备的高端精致,并不是真正的科技赋能。

长期以来,智能养老产品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的现象。一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测试和研究;另一方面,缺乏对用户需求和服务洞察的智能养老产品,往往会让老年人觉得不划算,难以使用,而愿意为之付费的人更是尴尬。

2021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方便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和服务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智能辅助器具、智能家居、健康监护、养老等智能终端产品在示范街道(镇)和基地的应用,扩大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深化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

市场反馈和政策引导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重视科技在智慧养老中的应用,但科技不是没有感情的冰冷产品和工具。每一个产品和工具的背后,都应该有以人为本精神的凝聚。

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在技术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这才是智能科技赋能养老的题中之义。

三、智慧养老正当时,万物互联解决方案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在传统文化观念下,我们习惯性地以“关爱”对待老人;然而,对于智慧养老行业来说,老人的角色是“客户”和“用户”,仅仅“关心”是远远不够的。

对待这个与数字时代有着天然代沟的特殊客户群体,我们需要付出比“理解年轻人”百倍的努力,去倾听、理解、阅读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尽一切可能去服务好他们——即使在当前所有的科技应用场景中,老年人是对科技最不友好的,我们也应该尽力把“数字鸿沟”变成“数字红利”,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关注不同的使用场景。

同时也要理性地看到,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态,智慧养老的许多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中,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等待我们去克服。

比如目前智能养老产品普遍存在的“万物互联”问题。智能养老品牌、设备、终端种类繁多,但设备之间的传输端口不开放,互不连接,导致后续养老数据难以整合和流动。还需要人工输入将各个终端的相关数据匹配到一个系统中才能进行分析——数据是数据,硬件是硬件,数据和硬件的输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缺乏整体系统协调是现阶段物联网在智慧养老中的真实写照。

智慧养老产业就像荒野中的一棵新树苗。它需要更加健全成熟的市场环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它需要更多拥有数据和技术优势的科技、互联网等行业的企业加入进来,共同开辟更多更广阔的“试验田”和“基础设施”,才能逐步演化为一个完整生态、完整闭环、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智慧养老蓝图。

在此背景下,作为业内领先的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中软国际联合申开宏推出了具有无感连接、弹性系统、系统级安全、端云协同、系统流畅、无缝流转六大核心能力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这是全场景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KaihongOS的数字化基础。以国家“9073”养老模式为基础,根据养老行业痛点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处置、决策、诊断、描述四个精准层面,从统一OS、本地计算、多网融合到超级终端管理平台、超级终端应用,构建应对方案,以全场景、全连接、立体化的方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健康,提高他们的晚年幸福感。

中软国际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聚焦三大智慧养老高频场景:老人风险防范(防跌倒、防猝死、防走失)、无人智慧医疗(无人巡检、AI提醒/预警、自动健康监测、统计和风险识别)、精准情感关怀(个性化身体、情绪和生活状态自动采集、报告推送)。拥有KaihongOS自发现自组网、快速部署技术、号数平台多维数据融合AI算法、防跌倒、防猝死、情感识别,以及创新的硬件单品高精度人体姿态定位技术、障碍物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优势,不仅提供24小时智能服务的防跌倒、防猝死解决方案,还配备AI+养老、大数据+养老、无感服务+养老、数字双胞胎+养老等。

基于OpenHarmony开发的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KaihongOS,是中软国际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核心系统,它向下链接智能终端设备,传承数字化软件生态,聚合超级终端管理平台,深度赋能智慧养老产业。

在设备端,KaihongOS连接并管理智能马桶、智能鞋(垫)、智能床垫、智能手环、医疗终端、毫米波雷达、温湿度计、AI摄像头等一系列智能养老产品。通过统一的接口协议、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统一的时钟信号;

在本地计算和网络管理端,利用KaihongOS的分布式特性,将养老设备端的海量数据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进行本地计算和自主协调,然后通过WIFI、BLE、BLE MESH、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管理和传输;

在平台端,超级终端管理平台和数字双胞胎平台以AI算法整合多维数据,对所有智能养老设备数据进行生理健康体征监测和行为状态感知监测;

在应用端,通过环境感知应用、位置搜索应用、体征监测应用、情境干预应用等一系列超级终端应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最终成功应用于防跌倒、防猝死、防走失等高频场景,满足智慧养老的核心需求。

依托中软国际20多年在软件行业的深厚积累、强大的国产软硬件定制能力、优秀的数字化软件工厂运营管理、一流的服务和交付等软件生态服务能力,中软国际与申凯鸿共同打造的智慧养老“云-管-端”端到端一体化全栈服务体系,将夯实智慧养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基础,为智慧养老产业和万物互联进程增添新动能。

万物互联时代,科技给智慧养老产业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中软国际期待更多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智慧养老领域深化发展,共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中国智慧养老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上一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智慧医疗领域发展,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医疗机器人简史、优势与市场机遇

返回顶部